“五一”假期,文明旅游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F在每逢假期,很多人會選擇外出旅游。無論是境外、省外出游,還是近郊游,每當談及身邊發生的旅游不文明行為,大家都很有感觸。
甘肅游客 李瑞年
首先就是不能丟垃圾,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景區,我過來旅游看到別人丟的垃圾,心里很不舒服,然后對當地旅游的環保人員也是一個負擔,所以希望以后過來旅游的人,還有像我們這樣過來旅游的,都盡量不要制造垃圾,給景區的旅游(管理)人員造成負擔,也給后面過來旅游的游客有好的環境。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知識的普及、相關部門執法力度的加強,不文明的旅游現象正在逐漸減少,游客環保意識在增強,素質在提高。對于少數出現不文明行為的人,大多數市民坦言,重點還是要約束住自己。
四川游客 劉有才
我覺得現在的游客,大部分出來旅游的大部分游客都會做到在公共的場合有一些文明的舉止,然后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應該大部分都能做到的。
山西游客 張女士
就比如最簡單的,咱們的特色我認為,大聲喧嘩,這是最大的特色,然后就是隨地吐痰,這是我走哪兒比較印象最深的,就是首先就是特別大聲,我覺得這次出來整體感覺還好一些。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人數呈井噴式增長。出門旅游,游客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所在地區、城市居民形象。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不但污染環境,還會影響他人的心情。記者在寧夏中國國際旅行社采訪了解到,文明出行已經納入旅行社和游客的合同內進行規范,倡導文明旅游不僅要從旅行社做起,更要從自身引起重視。
寧夏中國國際旅行社常務副總經理 韓學艷
現在隨著收入的提高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和我們年輕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這種文明旅游也在潛移默化就是在增長,就是花節這種隨意采摘,隨意踐踏,現在越來越少了,我覺得還是這種大環境的提升吧,全民關注文明旅游、文明出行這樣一個氛圍吧。
2013年10月,中國首部《旅游法》實施,首次將文明旅游寫入法律條文。業內人士指出,旅游文明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持續地推進宣傳教育、社會監督、法律約束,文明出行才會越走越近,更重要的是公民自身的旅游文明意識和道德素質,激發道德自覺和道德自律,自覺做文明禮儀的實踐者。